(記者黃淑惠/南市訊)108.11.06
臺灣每年十月到隔年三月空汙隨季風南移,有時候監測站會測出紅色或紫爆等級AQI警示,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,其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,若粒徑小於或等於2.5微米稱為PM2.5,其直徑約人髮1/28,可經鼻、咽喉進入氣管、支氣管經肺泡吸收入並經血液循環全身,提高支氣管炎、氣喘、心血管疾病、肺癌等風險。
一般環境中存在或多或少汙染源,例如汽機車、工廠、發電廠或焚燒金紙所排放廢氣,甚至家庭中的拜拜、廚房油煙及吸菸產生的二手菸、三手菸等,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環境,令人防不勝防;然而這些汙染源除透過法律規範及教育民眾正確觀念外,最重要的是應瞭解如何自我防範,減少空汙(PM2.5)對自身人體的傷害。
根據研究指出空氣中的PM2.5傷害我們的呼吸系統,還會提升罹癌及慢性病風險。當PM2.5讓空氣品質變差,我們因應之道為何? 1.掌控PM2.5情報:上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或「環境即時通」APP,即時掌控濃度與分級!2.霧霾時少出門:出門盡量避開交通尖峰時段,或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;民眾在路上行走時,應至少離開汽機車排氣管10~15公尺或站在上風處,減少吸入污染空氣。 3.減少接觸汙染空氣:戴帽子、穿長袖的衣服,或戴沒有度數的眼鏡,減少汙染物附著頭髮、皮膚及眼睛;回家後清潔臉、手及口鼻。4.保護口、鼻呼吸道:戴可過濾懸浮微粒(PM2.5)的口罩,或一般醫療口罩並正確使用,透過上述保護措施,減緩及預防空汙對人體的傷害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